• 人生就是博

  • “文化+”为中国文化产业注入新动力

    2016年4月19日

      最近 ,一款名为“浴血长空”的游戏受到不少中国游戏玩家的好评 。在手机屏幕上可以身临其境地驰骋二战战场 ,让很多军迷眼前一亮。

      研发这款游戏的动鱼数码商务副总裁李杨介绍,“浴血长空”的内容架构覆盖二战主战场,研发团队历经两年时间反复设计研究。在这款游戏中 ,“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科技”体现在细节中 ,实现了文化与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 。

      在李杨等业内人士看来,“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实现了从“单纯的生活”向“有文化意义生活”的转变 ,也让更多文化产品找到了新思路 。

      当前,文化正主动和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融合。长春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 。自1945年成立以来,长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也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之痛。

      让传统文化方式与新的业态相结合,长影用“文化+”闯出了一条重生之路。

      2005年,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正式运营 ,电影工业中的文化元素与娱乐手段实现融合。目前,长影的海南“环球100”项目正在筹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影文化旅游产品 。

      得益于“文化+地产”“文化+娱乐”带来的转型生机,长影不仅扭转了亏损的局面,还用文化产业的收益做大做强电影主业,近年来拍摄出《索道医生》《辛亥革命》等电影产品 。

      走进福州市鼓楼区厝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墙上一排融入了福州三坊七巷建筑风格的手机挂件 、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明信片、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林则徐和严复的Q版形象扑克等文创作品十分抢眼 。

      公司负责人黄晓陈表示 ,经过用心提炼的文化元素和原本不起眼的产品的结合,会擦出新的火花,让产品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

      得益于“文化+”理念的深度整合,一些原本是“鸡肋”产业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鸡腿”,“来自故宫的礼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

      很多游客印象中,以前的故宫 ,除了门票之外没什么有意义的纪念品。如今 ,故宫顺应市场需求 ,研发出手机壳 、玩偶 、服装等多个品类的独家原创纪念品,设计者大胆进行创新设计 ,让文化创意与历史有机结合,让不少人感叹“原来皇帝也能萌萌哒” 。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认为 ,“文化+”体现为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 、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业态裂变,实现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命力。

      “‘文化+’的第二层含义是用文化来提升各个行业,赋予一个行业和业态以更高的价值,可以让原本单一的产业链越拉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 ,从而促进消费和产业的发展。”陈少峰说。

    来源(新华社)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