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供给侧改革推动福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2016年7月11日

      “要知道 ,文化消费者也是识货的 !”这是记者近日在采访中听到的一句令人印象深刻的话。

      有一组数据眼下被不少人所熟知:我国文化消费潜在规模为4.7万亿元,而实际消费仅为1万多亿元,缺口超3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电视剧产量每年在1.5万集左右 ,居世界第一。电影产业迎来了爆发式增长,而大量粗制滥造的影片连上映机会都没有。每年图书出版约30万种 ,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相当有限 。

      产能惊人 、精品不足 、无效供给 、结构性矛盾,文化产业同样需要一场系统性的供给侧改革,才能面对公众要求越来越高、品味越分越细的多元化文化消费时代 。

      文化产业是省委、省政府确定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兴主导产业之一,对全省经济贡献率超过6%,是我省四大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去年以来,我省文化产业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突破口,抓住制度供给、要素供给、产品供给三个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培育文化新业态 ,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促进产业有效投资和融合发展 ,有力推进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顶层设计释放市场活力

      文化产业的供给侧改革 ,离不开体制机制的支撑和保障 ,而其中政府的顶层设计尤为关键。文化产业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破除了体制性障碍,才可能真正实现文化资源要素的结构性调整。

      首先,我省的相关文化部门围绕优化作为市场主体的文化企业的生态系统,在整合存量文化资源、转变政府职能上下功夫,形成有利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环境。例如,整合新华书店全省出版发行网络资源,建设新华物流配送公司;支持海都公众服务公司采取授权加盟、合资合作等形式在全国8省16城成立连锁企业 ,建立O2O益民服务云平台 ,指导海都公众服务、海都购物网股份制改造、上市融资、股权激励试点;推动福州市整合历史街区、旅游、体育场馆、影视传媒等资源 ,组建涵盖历史文化街区经营 、文化旅游、影视传媒、文化艺术、产权交易五大领域的我省最大的非银行金融投资集团福州文投集团,集团资产约76亿元,奥体中心移交后,资产将超过100亿元。

      其次,推进文化单位经营管理机制改革创新,着眼于激发文化单位生产创作活力,以提升文化产品供给的创新 、质量和效率。我省推动省属文艺院团实行企业化管理  、市场化经营,采用剧目制、制作人制 、公司制等方式创新生产经营机制 ,涌现出《丝海梦寻》等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作了报道。省广电网络集团同步推进广电网络整合与股份制改造重组 ,建立全省一网管理体制 ,健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2015年集团实现总收入超过26亿元 、利润近5亿元 ,全省数字电视用户数字化率达93.7%、居全国前列。

      “文化+”与“互联网+”双轮驱动

      一部雅俗共赏的电影,一场精彩纷呈的球赛 ,既使人获得情感宣泄与美的享受,又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提升文化产品的社会与商业价值 ,是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目标 ,而“文化+”与“互联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两个强大动力来源。

      “文化+”是文化向经济社会全领域的植入、渗透和融合 ,其核心是赋予事物活的文化内核、文化精神 、文化形态和文化价值 。我省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延伸整合产业链,使“文化+”成为有效供给的新增长点 。培育以“文化+”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新业态 。通过制定系列政策、项目扶持等方式,推动文化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更多个性化、分众化、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在深化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方面,围绕提升旅游业文化内涵、打造清新福建文化旅游品牌,实施八大示范工程,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文化旅游题材创作生产、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景区)培育等 。

      为培育发展“互联网+文化产业”新业态,我省出台了《福建“互联网+文化产业”行动方案》,同时加大协调服务与资金扶持力度,抓好重点企业培育和指导。福建网龙以1亿多美元收购英国上市科技公司,福昕软件斥资近千万欧元成功收购西班牙、德国的软件公司,厦门飞鱼科技 、美图网、葫芦弟弟等“互联网+”概念文化企业在经济下行的压力下仍保持20%以上的增速 。

      福州市寿山石交易中心、莆田工艺美术城等一批亿元实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唐丰陶瓷、连天红红木等大量文化企业品牌通过京东 、阿里巴巴等主流电子商务平台拓展销售渠道 。有线网络电视商城、葫芦弟弟、一品威客等自营电子商务平台快速发展 ,2015年葫芦弟弟图书销售预计达2亿元,居全国图书电商前10 。

      让创意创新 助文化产业起飞

      文化产业最根源的发展动能在于创造意识 、创新能力、创意水准 ,而供给侧改革正是强调以创新驱动为主导 。

      毫无疑问 ,创意是文化产业的灵魂,也是让文化产业起飞的金色翅膀。通过创意,可以让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更贴近,使文化资源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

      文化产业中小微企业众多的生态特征 ,使得大众创业在文化产业焕发巨大的活力和潜能。我省在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把重点放在营造创新环境上面。

      首先 ,是深化文化创意 、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例如,推动泉州、莆田等地通过文化创意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文化创意内容。会同台湾创意设计中心建设文创产业孵化平台 ,按照“以赛事筑平台 ,以平台促整合 ,以整合带产业”的思路 ,从201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届“福建省十佳最具创意文化产品评选活动”。两届活动共吸引300多家文创企业和机构 、2600多个产品参展参赛,海丝沿线20个国家和地区200多个文创企业也组队参展,初步建立了文化创意产品 、技术 、项目对接服务平台和机制。

      其次是创新文化投融资机制 。推动海峡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组建“建银”、“建信”等3家子基金 ,带动和引导各类资金投资文化产业达12亿元 。引导支持文化企业直接融资,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成功发行2亿元短期融资券,全省上市文化企业达到10家 。此外,新设立了省政府主导的福建文化产业发展投资基金。

      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潮的掀起 ,文化创意产业由于自身门槛不高 、硬件要求不强的优势吸引了大量怀有梦想与创意的创业者。可以看到,在我省的文化产业中 ,内容创新 、形式创新、业态创新正在不断涌现,成为释放社会文化创造力与生产力的新通道。

    来源(东南网)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