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餐饮老板开始跨界

    2017年5月31日

      这几年 ,餐饮老板们都不好好卖饭了。

      他们卖家具、卖咖啡、卖花 、卖书、卖衣服……

      他们的店既不像餐厅,也不像咖啡馆,又不像家具店……被同行嘲笑为“四不像”。

      可是 ,这些“四不像” ,不仅是一场餐饮人对零售野蛮人入侵的跨界反攻,也许更是未来餐饮的样子 。

      从宇宙无敌的7-11,到阿里旗下的盒马鲜生(盒马集市)、永辉超市,再到最近备受关注的福建新华都的“海物会”(餐饮+食材集市),跨界“野蛮人”纷纷涉足餐饮。

      如果说香奈儿开快闪咖啡馆 、奔驰等开餐厅只是玩票,那么零售巨头进入餐饮,带来的则是地震式的冲击 。

      这背后的业态重构 、场景重构,被冲击到的餐饮人并非没有行动。事实上 ,当外行开始“+餐饮”时,早有餐饮人也开始对自己的餐厅做加法。

      餐饮人的跨界反击

      1餐饮+便利店,反攻零售业

      西北“中式快餐鼻祖”魏家凉皮 ,一年前就在西安开出了自己的“魏家便利店”。

      除了售卖便利店必备日用品外,魏家秘制凉皮、肉夹馍以及魏家便利店特有的车仔面 ,成为该便利店的特色。同时 ,魏家便利店还为顾客提供手机充电 、收发快递的服务,这让当地市民感到惊喜。

      传统餐饮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在供应商面前拿到一点议价权,而便利店因为天然的规模需求 ,有着难以撼动的自主权  。开启餐饮+便利店,无疑有利于扩大品牌影响力,打破餐饮销售边界,拿到供应链优势 。

      2餐饮+书店+花店 ,打造社交空间

      以一个主题概念为中心,寻找具备共同气质的品类,形成一个聚合性的商业体验空间 。这种商业模式代表是曾引起文艺界 、商界众多关注的“诚品现象”和“方所现象”。

      如今 ,这种独特的经营也正被具创新思维的餐饮人践行着。

      成都映象创始人杜兵在近两年相继开了三家以“卖货”为主的餐厅 :

      轻安素食馆,以素食餐饮为主打,注入了图书、家具 、定制服装、瑜伽、插画课程;崇德里,是不定期举行各种讲座与活动的文化场;位于太古里的高宅 ,则是就餐、游览、参观 、购买为一体的“设计博物馆”。

      据了解,这三家餐厅年营收额均在千万上下,其中非餐饮业态占了将近一半。

      如果说杜兵做的是大刀阔斧的尝试,广州知道分子餐厅就是一株迅速成长的新苗。

      在这个500平的空间中,有书、有花卉还有美食。创始人泊明认为餐厅是个能够提供深度体验的空间 ,桌椅餐具 、书籍和花卉都会得到完美的展示。他笑称:“店里什么东西都可以买,包括老板。”

      虽然卖的品类比较多,但经营却相对轻松 。因为“专业的事都让专业的人干了:书籍、花卉都有合作方派专员进行售卖管理,泊明只需提供工作餐即可享受分红 。桌椅家居都自带二维码,顾客看上了可以直接通过线上购买。

      虽然目前非餐饮类在餐厅销售占比只有6%左右,但泊明已经在延伸品上发力,最近刚研发的一批“儿时记忆”换旧餐具就是他的新尝试。

      出身媒体的泊明,认为知道分子一开始就有搭建分享 、交流平台的使命,店内会定期举行线下文化艺术沙龙。

      “我不希望顾客把知道分子仅定位为吃饭的地方,它应该是生活艺术体验馆 。当把餐厅不当做一个餐厅来做时 ,想象空间就会无穷大 。”他跟内参君分享心得。

      3餐+下午茶+夜宵+酒吧 ,全时段经营

      在房租居高不下的时候,提高平效和人效是所有老板的重要课题 。有人“广撒网”,有人“拉长线”。

      现在走在街上,能够发现很多餐厅都不再局限于三餐了,下午茶和夜宵酒水也正成为他们的战场。

      胡桃里音乐主题餐厅就是融合“酒吧+餐厅+咖啡馆”三种业态的翘楚。虽然Slogan打着“晚餐就开始的夜生活”,实际上,胡桃里的营业时间是从上午11点开始的,午餐  、下午茶、晚餐、夜生活 ,凌晨3点闭店 。

      酒水几乎是酒吧全部利润来源,然而当胡桃里将触角伸向餐饮时 ,这一盈利模式正在被重构。据内参君了解,某家胡桃里的营收中,只有50%来自于酒水和咖啡果饮。

      打破了单一经营的模式,不同的时段有不同餐饮业态的经营 。在同一空间,拉长营业时间 ,就意味着翻台率的提高,这就是所谓的“全时段经营”。

      从“+餐饮”到“餐饮+”

      “餐饮+”的融合经营模式已被越来越多的餐饮人认可并行动着。

      开拓者杜兵认为,多业态融合经营的模式未尝不可成为餐饮运营的一种新方向 。不过,模式虽好,却并非人人适用。在各位老板准备做加法前,内参君想给出几点小建议 :

      第一,融合多种业态 ,找准一类客群。

      比如苏州的LadyMe餐厅经营“早餐 、下午茶和西餐” ,看似有些凌乱。但其产品 、环境全是为女性倾心打造的。两三闺蜜 、小情侣去那喝喝下午茶 ,吃吃甜品 ,看看苏州湖,格外惬意 。

      虽然“餐饮+”是在做加法,但一定有一个主旋律,不要妄想满足所有人,而是满足一类人的多种需求。找准自己的客群 ,努力留住TA,满足TA ,尽情挖掘TA的客群价值才是硬道理。

      顾参谋创始人顾亮认为:“融合的关键是产品、目标人群 、装修氛围不冲突,匹配才会有市场。”

      第二,把握各业态互为营销的度。

      如果 ,顾客只想买周边产品或宠物粮,却还被服务员拦住并一再推荐充值和引荐餐厅 ,想必这时的顾客会有捆绑消费的感觉吧。所以,需要把握营销的度,前提还是以满足顾客需求为主,各个品类之间的引流需要自然,看似“毫无痕迹” 。

      第三 ,做好资源、成本评估。

      多品类 、行业的融合,首先意味着有独特的资源 ,还需要有大场地、大团队。高成本不仅体现在前期的筹备,还有将来的运营过程 。因此需要做好资源评估、成本预算和投资回报预估 ,不要盲目做加法 。

      总的来说,“四不像”餐厅会是消费升级和新零售下的一大趋势 ,让餐饮老板可以更好的打通时间 、空间和客群的限制 ,实现业态重塑和场景重塑。这个“界”怎么跨,拼的是资源,敢不敢跨,拼的是眼界 。

    来源(中华餐饮网) 作者(佚名)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