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蚂蚁金服:“科技”企业也不能回避金融监管

    2018年5月29日

    加强金控企业监管的风声越来越紧,在媒体报出的五家试点名单中 ,就包括蚂蚁金服。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 ,蚂蚁金服在努力改变外界对于其“金融”这个“人设”的印象--除了一年前提出tech-fin ,近期蚂蚁金服加快开放速度 ,继余额宝之后 ,进一步开放花呗 、借呗 。

    针对市场对于蚂蚁金服到底是金融公司还是科技公司、是否适用金控监管等问题,5月27日 ,蚂蚁金服副总裁、网商银行行长黄浩 、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 ,蚂蚁金服副C TO胡喜等在北京接受南都记者采访 ,一一回应 。

    蚂蚁金服 :重点在“服”不在“金”

    今年以来 ,头部的金融科技公司“去金融化”的动作出奇一致。在4月份的博鳌论坛上 ,最早定义自己是Fintech的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明确表态:“不做金融”。

    除了对外宣传明显突出科技,自去年4月份上线“财富号”以来,蚂蚁金服将“开放”作为内部的一大战略 ,近期动作更加明显- -余额宝和花呗先后宣布向金融机构开放。此外 ,在保险行业开放定损宝2.0。蚂蚁金服正在逐步将原有的自留地开放给更多的金融机构。

    在“去金融”、强化科技形象背后 ,市场有声音称 ,金融科技公司试图通过定性为“科技”以规避来自金融的监管。但对此观点,蚂蚁金服副总裁陈亮接受南都记者采访并不同意:“外界误会可能与”蚂蚁金服“的名字中里面有一个‘金’字  ,就代表是一家金融机构。”他解释,“叫蚂蚁金服而不是蚂蚁金融,是因为重点在‘服’上 。”

    陈亮表示,早在2015年蚂蚁金服就提出互联网推进器计划,希望5年时间内利用互联网的技术和能力,去帮助包括超过1000家的金融机构。“至少2015年,人生就是博就有这样的计划,并不是今天才有这样的变化。”陈亮表示 。

    拿牌照并非为了成为金控公司

    事实上,外界对于蚂蚁金服是金融公司的“人设”,除了名字,更多是过去几年蚂蚁金服的业务--从支付入场,蚂蚁金服通过余额宝打通了财富管理 ;并通过蚂蚁小贷 ,在B端和C端均开展信贷业务;此外蚂蚁还涉足保险、个人征信等业务。在业务体量不断增长同时 ,蚂蚁金服陆续通过并购、发起等方式 ,控股、参股各类金融持牌机构 。目前蚂蚁金服及旗下各公司拥有的金融牌照包括支付、基金 、银行、小贷、互联网金融资产交易等金融牌照 。

    但在采访中,陈亮反复强调,蚂蚁金服拿牌照并非为了成为金控公司。“涉及到金融机构,人生就是博没有办法拿金融机构来当小白鼠 ,人生就是博只能拿自己当小白鼠 。”陈亮解释,不少技术在尚未成熟之时,需要通过场景进行技术的锤炼和沉淀,在成熟之后 ,才能让金融机构信任 。“拿这些牌照,说白了是没办法”。陈亮进一步解释,金融是一个强监管场景。必须得拿牌照 ,必须得接受监管,拿牌照。“但是并不代表要做一家金融机构 。”

    网商银行黄浩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到,几乎很少有机构愿意“第一个吃螃蟹”,蚂蚁金服只能自己在“试验田”里趟出条路来,告诉金融机构其技术和商业模式本身是可行 。他以阿里小贷为例表示,和金融机构的合作 ,用8年的时间才完成信任 。“余额宝用了5年来尝试,借呗、花呗用了差不多3年的时间。”黄浩认为 ,蚂蚁金服每个场景对外开放的周期在不断缩短 ,因为机构信任在提高。

    或许业务 、利润或者更能看清金融还是科技的问题。陈亮在回应南都记者提问时表示 ,目前蚂蚁金服的收入中,60%来自支付接入费用 ,技术服务费与金融收入相当 。2020年希望60%来自技术服务费,20%收入来自支付接入费用 ,金融业务收入只占到10%左右。“再过几年,期望金融收入到10%以下。”陈亮强调。

    “试验田”不回避金融监管

    从业务调整看,算上这个月对外开放的两大“国民产品”--余额宝和花呗 ,到目前为止 ,蚂蚁金服包括支付、理财、保险 、小微企业金融、农村金融 、消费信贷等在内的所有金融产品 ,都已经实现了与金融机构的开放合作 。

    “开放与否就决定了是不是金融公司”?对于蚂蚁金服以开放作为技术公司的定位立足点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并不同意 。在其看来,关键是蚂蚁金服目前自己涉足了多少金融业务 。董希淼认为,不少金融科技公司去金融化的背后是金融监管趋严 ,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希望通过定义为科技公司的方式规避来自金融的监管 。董希淼表示 ,一旦纳入金控监管 ,将在资本充足率 、关联交易等方面提出监管要求 ,这对于蚂蚁金服而言,无疑将增加合规成本及监管成本。

    对于金控试点的传言,蚂蚁金服三位高管并未在采访中明确回应。但陈亮表示:“蚂蚁金服认为自己是科技公司 ,并不意味着回避监管。”他将蚂蚁金服自身从事金融业务比喻为试验田。“试验田当然要监管。”陈亮强调,蚂蚁金服不回避监管 。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