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太阳能应用巨量市场雏形初现 —水面漂浮电站成“光伏+”新焦点

    2019年4月2日

    2019年3月29日,A股上市公司阳光电源主办“PAT2019光伏先进技术研讨会”,除了逆变器,业界也将目光投向储能、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 、水面光伏浮体 、智慧能源运维等阳光电源的创新业务。

    特别是在2018年10月底,一份由新加坡太阳能研究所(SERIS)发布的报告显示,在全球水面光伏漂浮电站市场中,中国企业-阳光电源“浮体及漂浮系统解决方案”全球应用规模已超400MW,占据了这一领域全球总装机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根据上述报告,截至2018年9月 ,全球水面漂浮电站累计装机量已近1.1GW。

    对于这一趋势,阳光电源阳光浮体系统解决方案部总监吴昊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宏观上看,漂浮电站克服了土地供应问题。世界上有超过40万平方公里的人造水库,也就是说纯粹从可用表面积的角度看,水面漂浮电站在理论上具有太瓦级的潜力。”

    “微观层面,就目前的EPC成本来看,按照发电量增加10%来测算 ,漂浮电站度电成本已经低于地面电站。”吴昊说。

    水面漂浮成“光伏+”跨界新战场

    在吴昊看来,相对于地面电站,漂浮电站具有节约土地资源、提高发电量、施工便捷 、保护水体以及运维方便等特点 。“从价格方面分析 ,漂浮电站比地面电站成本要高一些,在土地成本上 ,地面电站略高。但漂浮电站投资不能只看初始投资,还要看它的发电成本。按照发电量增加5%来测算,浮体成本是1元/W的时候 ,地面电站成本比漂浮电站高0.33元 ;如果按照10%算,漂浮电站已经低于地面电站;如果与渔光互补式的水面电站比,桩长超过7米 ,做漂浮电站会更加划算。”

    在业界看来 ,近年来中国的水面漂浮电站项目猛增,甚至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水面漂浮电站市场,主要是受到大量的采煤沉陷区项目带动。

    借助领跑者项目的推动,电站开发商将这些环境治理问题转化为机遇 ,在矿区建设了一座座水面漂浮电站,促进了沉陷区综合治理的提升。继领跑者项目为代表的水面漂浮电站之后,平价和分布式水面漂浮电站也开始成为光伏电站投资企业“试水”探索的新增长点。

    而除了中国,印度也是全球重要的水面漂浮电站市场,印度太阳能公司SECI2017年底公布了5年内完成10GW水面漂浮电站招标的计划。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水域资源丰富,未来3年内这些国家亦有从几十到数百兆瓦不等的水面漂浮电站建设计划。此外,日本、韩国也是重要的水面漂浮电站市场 ,未来3年内这两个国家将会有吉瓦级的水面漂浮电站建设总量 。

    水面浮体电站市场技术门槛高

    对于光伏而言,水面漂浮电站是太阳能光伏技术的一个令人振奋的新应用,随着技术的成熟,水面漂浮式太阳能系统的应用也将加速,带动“光伏+”跨界发展,并为许多国家和市场带来机会 。

    不过,想要占领看似蓄势待发的市场,也并不那么容易 。目前,成本问题始终是困扰水面漂浮电站市场发展的一个大问题。因此 ,志在水面漂浮电站市场的企业们都在围绕降本增效进行研究 ,这其中,包括对标地面电站 、屋顶电站等,在如何优化水面漂浮系统的投入成本 、发电量、占地面积、运维等方面入手,以及如何在绝大部分地区采用适度倾角组件布局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度电成本(LCOE),提高投资收益率  。此外,抗腐蚀材料研发 、水面漂浮电站运维也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

    据悉,阳光电源浮体生产基地尽管享有阳光电源22年的光伏行业技术研发及生产经验,但为了开拓水面漂浮电站这一市场,还是投入了大量的成本,组建了一支由多名行业专家、博士组成的浮体研发团队。如今,这个团队已经申请了先进浮体、方阵锚固、逆变升压浮台 、系统运维等方面专利五十余项 ,牵头和参与制定浮体技术相关标准多项。

    目前 ,阳光电源浮体生产基地年产能可达800MW,在国内以及东南亚都有合作工厂 ,业务辐射全球 。

    吴昊介绍,对于上述,阳光电源的解决方案是 ,浮体产品采用食品级高密度聚乙烯材料,韧性、耐疲劳性好,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阳光浮体材料配方经过改良以后,经受相当于25年户外辐射的辐照剂量后,性能保留率可以达到75%左右。”

    目前 ,阳光电源漂浮系统由主浮体(支撑组件)、过道浮体(连接运维)、连接浮体(加长连接)、汇流箱浮体(承载电气接线)等组成 ,而采用不同的系统排布方式会形成不同的系统方案 。例如国内纬度20度以上的地区 ,会采用单片横排12度倾角的方案  ;东南亚地区采用双连排和三联排方案,倾角5度,可以有效降低成本。

    水面漂浮电站是一种新的光伏应用细分领域 ,发展时间较短 ,缺乏相应的技术标准和规范。阳光电源积极参与并主导多项行业相关国家标准的制定,以充分发挥水面漂浮电站节约土地资源 、提高发电量的优势 ,未来该行业的发展将会越来越规范化。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