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全球光伏将迎黄金期 中国或成最大赢家

    2019年5月14日

    多机构预测全球光伏市场未来30年年均增长将达100吉瓦-147吉瓦

    根据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的数据 ,今年一季度,我国新增光伏装机5.2吉瓦(519.7万千瓦) 。受到有关2019年光伏建设安排的政策“比往年来得晚一些”的影响,这一数字比2018年同期的9.65吉瓦下降不少 。

    尽管如此 ,对比一季度新增装机4.78吉瓦的风电 、新增装机97万千瓦的生物质发电 ,光伏仍然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的先锋 。且在国内新增规模暂时下滑的背景下,今年1月份至2月份,我国光伏组件产量却同比增长47.5% ,达到11.8吉瓦。

    综合多方信息 ,一季度,我国一线光伏组件厂商大多数处于满产状态 ,部分龙头企业2019年上半年订单已经排满 。

    而在此基础上,4月30日,国家能源局又下发姗姗来迟的《关于完善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 ,正式按下2019年国内光伏建设的“启动键”。

    全球呈现新一轮光伏需求

    一季度国内新增装机减少,企业却订单饱满的反差,主要由海外市场拉动触发。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的统计数据显示 ,2019年1月份至2月份 ,我国光伏电池片出口额达到1.7亿美元,出口量达到1.3吉瓦,同比增长2.1%;光伏组件出口额达24亿美元 ,出口10吉瓦,同比增长21.9%,电池片和组件的出口增幅均超过80%。

    而另一统计口径(海关)数据显示 ,2019年1月份至3月份,国内组件的总出口量达到15吉瓦 ,同比增长70% 。其中,3月份的出口延续了从2018年四季度开始,到今年1月份至2月份的火热,单月出口量甚至超过6吉瓦 。

    业界的分析认为 ,一季度光伏产品出口的火热,与一季度是印度 、日本、英国等国的财政年度截止日(由此引发的光伏建设抢装拉动了我国光伏出口的快速增长)有关 。除此之外,根据IHSMarkit观察 ,在一季度中国需求较淡的情况下,从单个出口国家排名来看,越南、荷兰成为了中国组件出口最大的前两大市场。

    “但更深层次上 ,是在光伏产品价格快速下降的推动下,光伏发电的成本已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地方可以平价甚至低于火力发电度电成本,加之具有得天独厚的灵活性 、投资效率等优势 ,使得国际电力需求对光伏愈发认同,而这种认同推动了新兴光伏市场的崛起和欧洲传统市场的复苏 。同时,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也拥有越来越强的竞争力。”IHSMarkit高级分析师胡丹向记者表示。

    国金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就认为,随着2019年至2027年,全球光伏发电逐步实现平价,全球主要国家也将在2019年至2027年陆续实现光伏发电侧平价及对存量火电电源的替代,进而推动全球光伏装机的新一轮快速增长。

    由平价上网点燃的新一轮需求 ,可能更为持久、快速以及庞大。以至于彭博新能源即便在“去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到空前的105吉瓦”的基数上 ,仍然坚定地做出了2019年至2020年,全球年度新增光伏装机同比增长平均速度会达到20%的预判。同时,IHSMarkit也认为2019年全球光伏的增速仍然有25%,除中国市场的海外市场需求强劲带来了主要的增长,增速约43%。

    国际能源署(IEA)则预测 ,到2030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量有望达1721吉瓦,到205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670吉瓦 。依此按截至2017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402.5吉瓦计算 ,2018年到203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装机容量为101.42吉瓦 ,而从2030年到2050年的年度平均新增装机容量将进一步提升至147.45吉瓦。

    科技进步助推中国光伏

    从2001年我国第一条10兆瓦光伏电池生产线建成,到2008年我国第一条千吨级多晶硅生产线建成,如果说过往的光伏成本下降、市场增大,还有赖于进口替代以及规模效应,大概从2012年左右起,光伏行业的竞争,则主要仰仗技术的迭代升级,尤其是在即将来临的平价上网时代。

    据记载,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已由2007年的2.5吉瓦快速增长至6.7吉瓦。但在2012年,随着多晶铸开切,多晶制绒技术的普及,特别是包括单晶硅锭、选择性发射极技术、节能减阻涂料技术等多种光伏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动,全球光伏市场规模则从2008年的6.7吉瓦快速跃升至30吉瓦。

    2018年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已经达到105吉瓦,业界认为,这主要依赖金刚线切割等技术的应用普及以及PERC电池的大规模量产 ,推动了2017年至2018年产品性能的快速提升和成本的快速下降 。

    2018年,我国规模化生产的多晶黑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超过19% ,使用PERC电池技术的单晶和多晶黑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1.8%和20.3%,较2017年均有明显提升。而以2017年至2018年为节点 ,过去10年间光伏组件价格下降94%,光伏电站的建设成本下降90%。

    今年初,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公开讲话中举例 ,“某光伏企业组件生产成本已由2012年的74美分/瓦一路下降至2018年的21美分/瓦 ,其中,相对2017年的30美分/瓦,2018年降幅达到30% 。”

    值得一提的是,推动光伏成本大幅下降的PERC电池技术,实际早在六七年前 ,便在天合光能的光伏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酝酿 ,2011年前后 ,这一实验室建立的PERC电池产业化中试线 ,其PERC组件也第一次创造了输出功率的世界纪录。

    在胡丹看来 ,“尽管会受到产业规模 、政策等很多因素的影响 ,但光伏应用市场增长的本质、内核动力仍来源于科技进步。所以,新技术的萌芽、推陈出新 ,是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市场进一步扩大的保障 。也是各机构预判全球市场走势的重要依据。”

    一方面,目前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丰富的技术路线,技术可以叠加。随着冷氢化、西门子法的应用,多晶硅目标成本降低至7美金/公斤 ;金刚线切割 、长晶技术等又可以使硅片目标成本降低至60美分/片;PERC、多主珊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电池片转换效率。例如目前黑硅+PRRC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并实现量产 ,量产电池片转换效率已提升至20.3%,多晶五珊线PERC电池转换效率也高于普通电池,达到19.8%,随着效率的提升 ,电池单位成本将降低至1元/瓦。双玻组件 、叠加技术则分别为组件功率提升1-3个百分点,组件单位成本降至2元/瓦。届时系统投资成本降低至3.5元/瓦-4元/瓦 ,即实现平价上网。

    另一方面,如同2011年便已酝酿的PERC一样 ,如今,我国一批龙头光伏企业 ,已经在孕育有如N-PERT电池、Topcon、HJT等被认为是未来电池发展方向的技术迭代。

    “也正是主要因为不断有新技术的萌芽、推陈出新 ,各界才会普遍看好光伏平价上网 ,甚至依此判断光伏发电有望成为发电成本最低的能源生产方式。”胡丹认为,“在平价上网、技术进步共同推动下,即将到来的光伏应用黄金期,中国光伏注定是赢家。”

    “在这世界上,没有第二个地方,可以像中国的苏锡常地区一样,在200公里范围内,就能解决光伏全产业链所有的问题。”一位一线光伏企业高管向记者表示。

    “而在高度国际化的光伏产业中,业界公认的几个中国龙头企业各自都在不同的领域为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技术突破上做出较大的贡献,积累了良好的品牌信誉。”胡丹表示。

    来源(中国能源网) 作者(中国能源网)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