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秦海岩:深化国际合作 让风电吹动全球绿色发展

    2019年11月12日

    今年,适逢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70年光阴荏苒,虽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沧海一粟,却注定会在中国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高质量已是发展中呈现出的最显著特征 ,其中就包括风电产业。风电已经成为我国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为我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供了关键支撑。

    数十年来 ,我国风电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新增装机和累计装机连续多年领跑全球,并在2018年年底成为首个风电累计装机突破2亿千瓦的国家 。产业链已然成熟 ,涵盖技术研发 、开发建设 、设备供应 、检测认证、配套服务,有效推动业界不断进行降本增效 。技术实力获得质的提升,实现从引进走向引领 ,具备了全产业链的自主创新能力 。产品谱系日益丰富 ,设计和生产了多款适应低温、台风、高原、低风速等复杂环境特点的风电机组,单机容量从早期的几百千瓦,到现在的10MW,紧跟全球风电机组技术发展趋势。企业竞争力大大增强,通过技术创新,我国的一批风电企业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的数据显示 ,2018年全球风电新增装机排名前十五的整机制造商中 ,有8家来自中国;排名前十的企业中 ,中国独占五席。伴随综合实力的提高 ,越来越多的风电装备制造企业瞄准海外 ,风电机组出口稳定增长,远销美国 、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35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开发企业也纷纷走出国门,对外投资逐年增加 。

    这些成绩的取得,既离不开政策制定者的殚精竭虑,以及全体中国风能人的共同努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国际合作 ,正是技术引进开启了我国风能规模化利用的征程 。早期,包括丹麦 、德国、西班牙、世界银行在内的多个外国政府和国际机构从技术、资金、开发经验等层面给与的大量支持,推动中国尽快迈过了风能利用的试验示范阶段 。而外资企业的参与 ,则显著加快了整个产业此后的发展进程。站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持续的技术创新,我国已经成为风电大国,在技术和开发经验等方面有了深厚积累 ,现在有义务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中发挥建设性作用,通过与各国分享“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促使更多地区的风能资源得到高效开发 。

    有鉴于此,国际合作交流一直是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CWP)的核心议题之一。在CWP2019上,主办方设置了国际新兴风电市场发展动态、可再生能源成本分析及全球能源转型趋势 、国际能源署(IEA)风能技术合作研究论坛、2019年全球风能组织(GWO)论坛、国际电工委员会可再生能源设备认证互认体系(IECRE)与开发商研讨会等多场论坛,内容覆盖热点地区的风电开发基本情况 、技术交流、认证 、培训等诸多方面,旨在为全球风电从业者提供一个获取最新信息、分享经验 、把握技术创新前沿等的平台 。同期还将召开北京可再生能源投资高峰论坛(BREIS2019) ,由国内外知名行业组织 、企业及投融资机构的嘉宾研讨可再生能源的未来发展以及投融资趋势,探寻其中蕴含的商机。此外 ,继2018年之后,第二届中欧海上风电工程及装备展览会(CWPOffshore)也将在CWP2019期间举办,通过邀请来自中国与欧洲的风电行业专家,借助主旨演讲、圆桌对话、展览等多种呈现形式 ,为业界提供一个进行思想碰撞 、展示最新技术成果的机会。

    风能无国界 ,这既是就自然界的风能资源属性而言,也同样适用于全球围绕风能利用所开展的合作。各国应当打破藩篱 ,把大力发展风电视作关乎全人类福祉的共同事业 ,不断密切国际合作,让更广阔的地区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来源(《风能》) 作者(《风能》)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