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领跑全球

    2022年12月20日

    据俄罗斯卫星社近日报道,国际能源署最新消息显示,中国正以超前速度发展可再生能源 ,因此到2030年达到生产1200吉瓦生态清洁能源的目标将提前实现。据预测,2022年至2027年,中国将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近一半 。即使减少对风能和太阳能装置的补贴,中国可再生能源未来5年仍将继续增长。

    美国之音近日报道称 ,中国光伏产业10年以来取得了快速增长 ,全球光伏组件生产中心已经由欧美转移至中国。目前,中国是世界光伏产业第一大国,欧洲是中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新兴国家印度和巴西同样拥有旺盛的市场需求。目前 ,中国的太阳能发电和风力发电设备产能已经领先全球市场。

    可再生能源是绿色低碳能源 ,是中国多轮驱动能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改善能源结构 、保护生态环境、应对气候变化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中国发展较具规模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分为风能、太阳能、水能 、生物质能四大类。

    据中国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 ,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9036万千瓦,占全国新增发电装机的78.8%。其中,水电新增1590万千瓦 、风电新增1924万千瓦 、光伏发电新增5260万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262万千瓦,分别占全国新增装机的13.9%、16.8% 、45.8%和2.3%。同期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94万亿千瓦时。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持续保持平稳快速增长 。

    中国可再生能源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 ,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 。过去10余年间,中国风能、太阳能产业得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越,与国内外多方面因素相关。经济层面,中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风能 、太阳能能源技术产业体系,具有全球领先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 ,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了风电、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能源自主性、独立性、安全性显著增强 。社会层面 ,近年来,中国民众对美好生活环境需求不断增长,改善能源结构 、降低碳排放是改善环境最核心的环节。发展以风能、太阳能为主的可再生能源 ,可有效提升减污降碳成效,促进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改善。国际层面,近年来,中国日渐重视减碳国际责任。2020年9月,中国明确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为实现该目标,中国政府不断出台系列配套措施,鼓励可再生能源相关产业发展 ,推动该领域进入发展新阶段。

    当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面临一些发展瓶颈。一方面,政府应当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 ,引导可再生能源产业有序发展,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运输、消纳等产业链各环节 ,系统性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发展需要对一些现有制度进行改革,为能源开发利用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如风能、太阳能发电用地的用地类型划分 ,还需要更加切合实际的制度性安排。此外,风能、太阳能相关设备生产制造及废弃后回收、处理处置等环节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

    从全球范围看 ,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领跑”队列 。中国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总规模连续多年均稳居世界首位 。在太阳能领域,中国已摘得全球最大光伏发电全产业链集群、最大应用市场 、最大投资国、最多发明和应用专利以及最大产品出口国等一系列桂冠。国际能源组织的报告显示,中国占太阳能电池板关键生产步骤的份额已经超过80%,预计到2025年 ,一些特定关键组件所占份额将超过95% 。

    作为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 ,中国持续深化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合作 ,业务遍及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额呈现持续增长态势 ,积极帮助欠发达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先进绿色能源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各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速了全球能源绿色转型进程。

    值得一提的是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 、产品“走出去” ,不仅集中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在美欧等发达国家有广阔市场。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 、基建、配套服务等合作,对解决全球范围内的能源贫困问题有显著帮助。尤其对于国土面积较小、能源需求量较低、国家传统电网尚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 ,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成本低、效率高 、灵活性强的显著优势。未来,中国不仅将大力推动国内能源结构电力化  、传统化石能源原料化,加快减碳步伐,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 ,也将持续推进中国可再生能源技术走向世界 ,为全球减排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人生就是博集团(www.sdluoxiang.com)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