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誉为“工业的血液”,是全球外贸交易中的大宗商品之王。尽管我国是石油消费的巨擘,但自有的石油储量却相对有限,超过六成的石油需求依赖进口。究竟我国的石油储量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人生就是博又该如何看待这一现状?
目前,全球石油储量约为1万亿桶,其中中东地区占据了最大份额,达到3%。根据2019年的全球石油储量排行榜,委内瑞拉以3009亿桶位居榜首,沙特阿拉伯以2665亿桶紧随其后,加拿大则以1697亿桶位列第三。我国在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储量排名第13,为256亿桶,与委内瑞拉相比,仅占其石油储量的5%左右。尽管我国石油储量已突破200亿桶,排名相对靠前,但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平均每人的石油储量仍然低于全球多数国家,无法满足日常需求,因此高度依赖进口。由此可见,我国在石油资源方面极度匮乏。
值得注意的是,各国所统计的石油储量数据均基于已探明量。由于勘探活动仍在持续,新发现的石油储量会导致这些数据不断更新。然而,高储量国家未必能产出高产量。某些已探明的石油可能因缺乏开发价值而未被利用。此外,各国的资金和技术水平差异也会影响其石油产出能力。有些国家虽然具备生产能力,但为了维持油价稳定而限制产量。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各国的实际石油产量。
而我国的石油开采成本相较于其他国家而言,显得尤为高昂。以中国最大的两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为例,它们在2016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内陆油田的开采成本约为50美元,而海上开采则更是高达60美元左右。这样的成本使得油价稍有下跌便可能导致企业亏损,且在许多情况下,开采成本甚至超过了进口石油的成本。
相较之下,其他国家的石油开采成本则要低得多。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开采成本基本维持在10美元以下,许多油田甚至低至3~5美元。中东其他国家如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联酋等,其石油开采成本也相当低廉,与沙特阿拉伯相近。此外,俄罗斯的石油开采成本约为18美元,而美国则为36美元左右,相对较高。
尽管我国拥有256亿桶的石油储量,但受高昂的开采成本和难度影响,实际产量仅为89亿吨。其中,渤海湾(含海域)、松辽、鄂尔多斯、准噶尔、塔里木和珠江口等六大盆地的产量占据了绝大部分,合计达到67亿吨,占比高达6%。然而,即便如此,我国仍面临巨大的石油缺口。2019年,我国石油消费量高达25亿吨,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时,石油缺口也达到了36亿吨,远超美国。随着消费量的持续攀升,这一缺口也在不断扩大。目前,我国正致力于石油进口多元化战略,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进口国。主要进口来源地包括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和委内瑞拉等。
2020年1月13日,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揭示,2019年对中国而言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中国首次实现了原油净进口量突破5亿吨,同时成品油净出口量也首次超过5000万吨。这一重大转变导致原油和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双双突破70%。展望未来,预计到2020年,中国的石油产量将有所增长,达到94亿吨,天然气产量也将达到1900亿立方米。此外,中国成品油出口总量预计将超过6450万吨,同比大幅增长1%,其中汽油总出口量将达到2368万吨,同比激增39%。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2020年中国的总能源需求预计将达到93亿吨,同比增长3%。
其实,在初期,中国的石油并不需要依赖进口,反而曾是石油出口大国。毕竟,中国地域辽阔,矿产和油气资源理应丰富。特别是渤海、东北“大庆”等油田的发现,使得中国石油储量持续攀升。然而,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汽车消费需求也日益旺盛。这导致每年的石油消费量急剧上升,单凭国内开采已无法满足需求,大部分石油只得依靠进口。
目前,中国设有舟山、镇海、大连等9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但总储备量仅能满足40天的消耗。能源作为经济增长的引擎,其使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规模和速度。然而,石油作为不可再生能源,高使用率会加剧二氧化碳排放,引发地球温度上升。数据显示,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已比工业革命前增加了42%。因此,国际社会对碳排放提出了限制性要求。尽管如此,科学技术的发展仍离不开石油。在此背景下,清洁能源如乙醇正逐渐替代石油。
许多国家已对新能源研发给予政策扶持,汽车行业更是清洁能源的重要使用者。但目前,由于清洁能源的能量转化率相对较低,全面替代石油还需时日。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清洁能源的转化率有望提升,届时或许能摆脱对石油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