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十三五”,文化产业如何提质转型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佚名 | 2015年11月1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向勇分析指出 ,根据《建议》要求 ,到2020年我国GDP将接近80万亿元,按照2020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文化产业将占GDP比重5%以上,文化产业增加值应在4万亿元以上。2013年 ,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21351亿元,“十三五”时期还有约2万亿元的增长空间 ,发展潜力巨大 。

      当前,“互联网+”正在重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文化产业业态创新方兴未艾。在熊澄宇看来 ,文化新业态的发展首先要注重与科技创新的融合,这种创新不仅局限于产品形态层面,而且也包括新的服务平台 、新的交易方式 、新的市场空间和新的用户群体等。

      “我国的文化产业走过了资源依托型的传统发展方式,未来更多地要发挥科技创新型、文化创意型产品的优势,提供差异化、特色化的文化产品 ,通过文化创新驱动,更高效地激活文化创造力。”高宏存指出 ,此外,还要依靠生产模式创新重塑文化生产方式,如众筹、众创、众扶 、众包模式以及O2O模式 、平台经营模式等 ,从只注重单一环节生产到全行业产业链整合联通,构建文化产业新生态体系 。

      分享成果:

      多元化 、分层次扩大文化消费

      随着消费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持续上升,文化消费正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

      “促进文化消费市场扩大和繁荣 ,是文化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推动因素。进一步扩大文化消费,使之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激励因子,可以更好地带动原创和资本市场繁荣,催生一批质优价好的文化产品 ,从而让人民群众分享更多文化成果。”向勇说。

      在向勇看来 ,目前我国文化消费市场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数据显示,‘十二五’期间我国人均GDP为7800美元左右。比较发达国家同一水平上的恩格尔系数 ,可以看到我国居民用于文化消费支出的比重还较低 。”向勇分析指出,要扩大文化消费,从生产者方面来看,要提高文化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通过文化消费体验获得资讯 、提高审美 、改善知识结构的心理期待;从消费者方面看,文化消费受限于消费者的审美水平和鉴赏能力,这需要进行教育和引导;从社会保障体系上看,要完善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消除消费顾虑,提升文化消费能力。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居民文化消费方式正从排浪式逐步走向个性化,这就需要文化产品生产者提供更多元的公共文化服务和创新创意产品 ,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高宏存认为,未来要进一步优化文化消费政策环境,鼓励和引导消费 ,同时要引导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趋向,培养高雅的艺术审美。

    123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