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国际贸易竞争力结构优化

    来源 :新浪新闻 | 作者:佚名 | 2015年7月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中国出口在入世后超高速增长,从2000年的约2500亿美元猛增到2008年的1.43万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也由3.9%一跃提高到了8.9%。全球金融危机后,由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乏力 ,中国的国际贸易环境显著恶化。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出口仍然逆势而进 ,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增速增长。相应地 ,中国的出口总量和在全球市场上的份额仍然持续提升 :2014年  ,中国出口总额达到2.3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比重上升到了12.4%。

      同时 ,中国出口发生了重要的结构变化。几个关键结构变量的演进趋势显示,中国的出口结构有所优化。首先,加工贸易(主要包括来料加工装配贸易和进料加工贸易)占出口的比重已经从2009年的49%下降了11个百分点至2014年的38%(图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比率在1996年至2005年长达10年间一直维持在约55%左右的水平 ,随后开始显著下降;可以说,2009年以来加工贸易比重的下降是2006年以来趋势的延续。其次,外资企业占中国出口的比重也不断下降 ,从2005年的58%降到了2014年的46%(图1) 。上述两个比例的持续下降实际上反映了中国出口越来越少地依赖跨国公司和加工组装的一种“脱胎换骨”的变化。

      从产品结构看:2014年 ,中国机电产品出口1.31万亿美元 ,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56%;纺织品、服装、鞋类 、玩具、家具 、塑料(9775, -115.00, -1.16%)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4851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21% 。上述两个比例之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中资本密集型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两者之间的对比关系 。机电产品比重的提升反映了出口产品的升级,意味着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领域的拓展和提升。该比重在2000年为42%,在入世后的几年间迅速提升,至2003年首次突破50%的水平达到了52%。之后 ,该比例增长趋缓,至2009年达到接近60%的最高水平后开始出现下降 ;可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的新贸易环境下,机电产品已经不再是中国出口增长的“主力” 。

      从出口市场看:2014年,美国、欧盟和日本共占中国出口总量的39% ,已经相对于金融危机爆发之初的46%下降了7个百分点 ,相对于2000年的53%下降了14个百分点。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盟、非洲和拉美占中国出口的总比重在2014年达到了22%,较之2008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较之2000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可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占中国出口的比重在过去15年中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后者在中国出口增长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12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  :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