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突破新能源成本瓶颈 赢取超越高碳电力的市场

    来源 :世纪能源网 | 作者 :世纪能源网 | 2018年3月2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非技术成本高企是制约新能源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

    不可否认的是 ,相对于历史悠久 、技术成熟、商业模式完善的燃煤发电,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的发展还远远不成熟 ,仍属于“幼稚性行业”,技术成本是新能源电力度电成本较高的重要原因 。

    但更为重要的是,土地、税收等非技术因素是当前导致新能源电力成本高企 、难以在发电侧平价上网的关键因素 。以光伏发电为例,2016年我国光伏平均度电成本约为0.596元/千瓦时 ,其中,土地成本约0.3元/千瓦时,非技术成本占比超过了50% 。

    土地成本居高已经成为困扰新能源电力平价上网的拦路虎,根据国家能源十三五规划,风电 、光伏开始向消纳能力较强的中东部转移,而中东部人口集中,土地资源相对稀缺 ,用地难、用地成本高的问题将更加凸显 。

    差别化用地政策落实层度不一。2015年 ,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支持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用地的意见》(国土资规〔2015〕5号),提出采取差别化用地政策支持新能源等新业态发展 。光伏、风力发电等项目使用戈壁、荒漠、荒草地等未利用土地的 ,对不占压土地、不改变地表形态的用地部分,可按原地类认定,不改变土地用途,在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时作出标注,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双方签订好补偿协议,用地报当地县级国土资源部门备案。但是,在项目的实际开发过程中 ,大多数地区对占用未利用地、农用地的光伏、风电项目办理转建设用地手续,大幅提高了新能源的建设成本。以20MW的光伏电站为例,工业用地出让按最低价标准约为4万元/亩 ,光新增的土地成本就要超过2000万 ,如果在建设用地费用高的地区成本更高 。

    对土地的界定标准不同 ,也给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发电项目带来困扰。土地资源涉及国土、地质、水利 、气象、林业、旅游 、交通、军事等众多部门,从土地规划、用途管制等角度,土地还被划分为基本农田保护区、风景旅游用地区、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重点森林保护区 、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等特殊区域。新能源电力项目需要向各部门沟通确认土地性质,还要从规划、用途管制角度进行多次确认,使得项目投资开发周期延长 ,对于地类的界定标准不统一,更增加了项目开发的不确定性。

    光伏 、风电等项目开发还面临税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根据《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人均耕地不超过1亩的 ,单位税额为每平方米10元-50元” ,即对于耕地占用税具有5倍的调整空间。而根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采用有幅度差别定额税率:大城市1.5-30元 ,中等城市1.2-24元,小城市0.9-18元,县城 、建制镇、工矿区0.6-12元,调整空间达到了20倍。由于地区间税收执行标准不统一,相关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造成新能源电力项目难以把控投资风险。

    1234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