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动力蓄电池将现“报废潮”

    来源 :掺望 | 作者:掺望 | 2019年8月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2018年至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12万至20万吨;到2025年 ,这一数字或达到35万吨,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

    专家预计,2018年约2/3动力蓄电池没有直接流通到正规回收企业手中,而是转到贸易商手中

    近一两年 ,回收企业大增 ,大量没有技术铺垫和积累的企业,技术同质化严重,容易恶性竞争,重复低端投资容易破坏市场和技术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大瓶颈亟待破解:

    ·政策法规支撑力和约束力不够

    ·回收体系相对混乱,不少电池流入不正规企业

    ·回收成本高企

    据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预测,2018年至2020年 ,全国累计报废动力蓄电池将达12万至20万吨;到2025年 ,这一数字或达到35万吨,市场规模将达百亿级。

    现在市场上流通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使用寿命一般是5~8年,这意味着,国内第一批进入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已陆续进入退役期,动力蓄电池的回收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

    尽管我国动力蓄电池回收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但依然面临着政策法规支撑力和约束力不够 、回收体系相对混乱和回收成本高企等挑战。

    在接受《掺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业内专家建议,加快建立可全程监控的良性回收体系,同时建立相应处罚机制,避免电池流入非正规渠道。

    动力蓄电池即将出现“报废潮”

    “当下,市场上常见的磷酸铁锂电池寿命可达8年左右 ,但实际工况下电池寿命会短一些 ,平均可以使用5年。”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余海军告诉记者 ,由于三元动力蓄电池技术发展较晚 ,成熟度不如磷酸铁锂电池,使用寿命相对会更短些。“近几年 ,动力锂电池将会出现更大规模的‘报废潮’ 。”

    针对动力蓄电池回收,我国不断完善相关体系建设。2018年2月份,工信部出台政策,明确动力蓄电池回收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要求车企承担电池回收的主体责任。同年7月,工信部又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管理暂行规定》 ,要求对动力蓄电池生产、销售、使用 、报废 、回收 、利用等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

    面对庞大的回收市场,包括汽车制造、电池生产商等相关企业,均开展布局。2018年 ,工信部发布了符合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名单,格林美、邦普等5家公司进入公示名单 。目前,上汽 、北汽、长安、东风等大型车企也在电池回收上积极布局。

    不过 ,随着回收企业逐渐增多,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 。“行业公认的动力蓄电池回收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梯次利用 ,一种是拆解回收 ,都有一定的技术门槛。过去几年,市场上回收的企业比较少,但随着行业风口的到来,回收企业大增 。”中科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人员林晓介绍说,初步梳理,2018年公开的回收企业增长到将近40家,电池回收的能力增长很快,但出现了大量没有技术铺垫和积累的企业,技术同质化严重 ,容易造成恶性竞争,重复低端投资容易破坏市场和技术体系的持续稳定发展。

    123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