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可再生能源补贴缺口下的众生相

    来源:能源杂志 | 作者:能源杂志 | 2019年9月3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政策制定者一定没有想到,当初他签下的这一旨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 ,目前却留下了这么大的一个窟窿 。

    由于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的迅速增长 ,可再生能源补贴的缺口逐年拉大。权威机构预计,截至目前 ,国家财政欠各运营企业的补贴金额高达2000亿元之巨,多家新能源开发企业的应收账款超过了100亿元 。

    对于一个还没有完全成熟,在一定程度上仍需要政策支持的产业而言 ,这一巨额的资金缺口,毫无疑问,已经影响了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正常运转 。

    在新能源的产业链上 ,存在着若干参与主体:下游电站运营商 、中游项目承建商和上游设备生产或零部件供应商。其中,在电站运营商中,风电和光伏又有着明显的区别:前者以国有企业为主,后者则民营企业居多。在补贴资金大幅拖欠的背景下,产业链上不同的公司,生存形态各异,可谓众生百相。

    第一个倒下的是民营电站运营商。对民营电站运营企业而言,发电量曾一度被看成企业获得现金流的重要抓手,但在补贴不能足额到位的条件下,仅靠少量的电价收入,自然维持不了持久的重资产运营。尤其是在未来补贴政策不确定的背景下,一部分电站持有者开始抛售资产,以图断臂自救。

    与民营企业相比 ,国有企业尤其有央企背景的电站运营者,背靠大树 ,资金承受能力自然要好很多,在民营企业这一轮的抛售资产过程中 ,成为了接盘者,以至于被看成项目转让的“受益方”,但事实上 ,大多数国有运营企业的日子也不好过。

    在国有新能源运营企业中,很大一部分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查阅当前公司股价,大部分处于历史最低价位,5倍左右的市盈率使得这些企业基本丧失了二级市场的融资功能 ,后续资源开发难以维持。用一位企业经营者的话说,由于补贴拖欠  ,“国际投资人卸掉了新能源企业化的妆” 。

    而与运营企业相比,受补贴影响更为深重的可能是上游供应商,由于运营企业不能及时足额支付,资金拖欠便成了常态 ,而压力的层层向上传递也就成了行业规则 ,在这一过程中 ,终有资金链难堪重负者被淘汰出局  。

    当然拖欠也会产生另一个负面影响 ,即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 ,难免会出现上游企业偷工减料之做法 ,从而影响产品质量 ,当然 ,这样一来最终受害者自然是下游的电站运营商 。三角债所形成的“互害模式”由此产生。

    曾有知情者称 ,在补贴问题上财政部与发改委之间曾有过多次较量 ,因为前者负责钱袋子 ,后者负责项目审批 ,在双方节奏不能协调之时 ,就是资金缺口的产生之日。

    补贴缺口之大 ,以及由此导致的产业链之间的恶性循环,看似一种无解 。

    12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