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新能源产业稳中有进后劲足

    来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作者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 2019年12月31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光热发电是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电力外送的比重 ,促进能源转型目标的实现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 ,国际市场的拓展,光热发电工程投资将会得到显著的下降,发电成本也会随之有大幅下降。业内期待,国家对后续政策做出调整 ,并提出支持光热长远、稳定、健康发展的总体思路。

    氢能 持续发“热”

    氢能源首次写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建设、各地积极谋划并出台规划和政策、大型国企及民企纷纷抢滩布局……今年以来 ,我国氢能产业发展形势火爆,大量资本和人才快速汇聚 ,创新和应用成果此起彼 ,氢能“热”度持续高涨,已经一跃成为能源领域的“香饽饽”和“宠儿”。

    “我觉得,氢能热起来是必然的。”在国际氢能协会副主席、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毛宗强看来,“不管是从能源安全还是环境治理压力方面来看,氢能应该是未来能源发展的一大方向。”

    然而 ,在日渐升温的“氢能热”中,更需客观理性的“冷思考”。不容忽视的是氢能行业起步较晚,面临缺乏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技术性能指标有待提升、基础设施配套滞后、行业标准法律法规不完善,行业秩序未建立等诸多问题 。

    “现在 ,一些协会 、联盟发布氢能产业规划,各地出台各自的地方规划,但都不属于国家层面出台的整体产业规划。这是目前我国氢能发展遇到的最大掣肘。”毛宗强说 ,“原因在于目前国家没有专门的机构或部门来管理推动氢能产业的发展。”

    业内人士认为,2019年是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的关键一年,从总体上看,我国氢能技术正逐步获得验证 ,尤其是燃料电池汽车已经进入市场化示范阶段 ,预计2020年前后将进入产业化和商业化发展阶段 。”

    储能 发展回归理性

    自2017年10月我国大规模储能技术及应用发展的首个指导性政策――《关于促进储能产业与技术发展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以来,储能产业焕发出勃勃生机 ,呈现爆发式增长,2011-2018年电化学储能平均增长率约为50%。

    但在短暂的产业爆发之后,转折出现在2019年 ,储能产业发展进入减速调整期,重新回归理性。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统计,今年 1-9月 ,我国新增投运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207.6万千瓦,同比下降37.4% 。

    虽然市场增速相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但对于新兴产业的发展来说尚属正常 。特别是在国内市场机制、相关标准规范并不完善或缺失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自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困难与挑战,需要放缓脚步“冷静思考”。

    1234

    上篇:

    下篇 :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