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我国民间五大传统民居建筑形式

    来源:百家号 | 作者:伸手半边天 | 2024年1月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一、广东围龙屋

    围龙屋建筑始建于唐宋,盛行于明清 。客家人采用中原汉族建筑工艺中最先进的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的技艺,选择丘陵或斜坡地段建造。在建筑上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东西两边对称 ,前低后高,主次分明,错落有序,布局规整。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一围”。围龙屋左右两厢俗称横屋,在左右横屋尽头,筑起围墙形的屋 ,把正屋包围起来,正中一间为“龙厅”  ,故名“围龙”屋。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二条围龙,大型围龙屋有四至六条围龙 。然而梅州的客家围龙屋基本上都不是圆形的 ,是半圆形的,屋前定有一个呈半圆的水塘 ,水和屋最后合成为一个圆,这些是其他地方所没有的。

    这种建筑特色就是主体庞大,为整个家族居住地,四周高筑墙楼,可以起到防御功效 。这就反映了当时为避战祸 ,举家南迁的历史现实;而且这样居住在一起也加强了客家人的宗族观念。

    二 、北京四合院

    四合院建筑,是我国古老 、传统的文化象征。“四”东西南北四面 ,“合”是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这就是四合院的基本特征。四合院建筑之雅致,结构之巧,数量之众多,当推北京为最。

    北京的四合院,大大小小,星罗棋布,或处于繁华街面,或处于幽静深巷之中;大则占地几亩 ,小则不过数丈 ;或独家独户 ,或数户、十几户合居,形成了一个符合人性心理、保持传统文化、邻里关系融洽的居住环境 。它形成了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 ,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

    四合院建筑的布局,是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的 。按其规模的大小 ,有最简单的一进院 、二进院或沿着纵轴加多三进院、四进院或五进院 。

    四合院的结构布局充分体现了我国传统美学和等级观念 。

    三 、陕西窑洞

    陕北,山大沟深,万壑纵横。这里深厚的黄土和丰富的砂石,为建造窑洞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陕北建造窑洞,最早应该始于周代,半地穴式。秦汉后发展为全地穴式 ,就是现在的土窑。明朝中叶,开始用石块做窑面墙 。清末民初,当地人仿土窑模式建起了石砌窑洞 。现在也有用彩色瓷砖添窑面和分割厅室及上下两层楼房式的新窑洞,住着更加舒适宜人。

    陕北窑洞在各地样式略有差别,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但就用料而言,大体分四种 :土窑 石窑 砖窑 接口窑。土窑是靠山挖的黄土窑洞。石窑 砖窑是在平地上用石块和砖块砌成的窑洞。接口窑是在土窑洞口,再从底到顶用一层石块或砖箍窑面的窑洞 。这种窑洞看起来整洁,结实 。在陕北 ,许多农户住的就是这种窑洞。 陕北窑洞大多依山而筑,占地少,建造成本低廉。现在一般农户花2000元左右就能建一孔很像样的石窑 。窑洞隔音,隔热,保温,冬暖夏凉,素有“神仙洞”的美誉,是居家的首选。

    12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 :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