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3年可取”为噱头 老年人买保险如何防忽悠

    来源:中国经济网 | 作者:佚名 | 2015年3月16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至于“商业银行代售保险” ,去年4月1日起实施的 《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销售行为的通知》中已对之做了规范。《通知》规定,投保人年龄超过65周岁、或者期交产品投保人年龄超过60周岁的 ,商业银行应当对投保人进行需求分析与风险承受能力测评,根据评估结果推荐保险产品 ,且保险合同不得通过系统自动核保现场出单,应将保单材料转至保险公司 ,经核保人员核保后,由保险公司出单。同时 ,《通知》还将银保渠道保险产品的犹豫期延长到了15个自然日,并规定应在合同中载明投保人在犹豫期内的权利。

      “3年可取”实为营销噱头

      案例

      在一次保险公司到社区召开的产品推介会上 ,51岁的黄先生挤进了旁听人群中,一款名为“生命财富两全保险”的产品引起了他的注意。预期收益表上,该产品收益远高于银行利息。但黄先生注意到,这款产品要到2064年才合同到期。“算一下 ,那时候我已经超过100岁了,收益再高又有什么用?”对此疑问,业务员解释称缴满3年保费即可拿本金和红利 ,并不需要真的等到2064年。

      得到这个答复后 ,黄先生放心地购买了该产品 ,连续3年每年缴费2万元 。不料,3年期满后,黄先生前去退保时却被告知保费和红利要到60岁才能返还 ,提前提取的话要损失三成保单现金价值。陈先生非常气愤,准备找3年前给他承诺的业务员对质,却发现这名员工已经离职,当初的口头承诺无从证实。由于黄先生已在合同上亲笔签名,为避免损失,他选择继续持有该保单 。分析

      相信口头承诺、不细看合同是不少人的通病,也是中老年人保险纠纷高发的最主要原因。“保险纠纷发生后,投保人要么苦于没有证据证明业务员曾经的承诺,要么苦于已经在没细看的合同上签了字,很多人只能选择"吃哑巴亏"。”刘晓明律师告诉记者,保险合同是由保险公司单方事先设定好的 ,因此市民在签合同前一定要仔细审阅 ,不理解的地方一定要保险公司人员作出解释。

      记者了解到,部分国家在推销大额保险时,并不以简单的签字确认了结,保险人员会让投保人复述保险合同的主要条款 ,并留下录音。“有条件的中老年人 ,应该在保险公司业务员向你宣传保险时就做好录音,为将来可能发生的纠纷提前储备好证据 ,以免被"忽悠"。”刘晓明说 。此外 ,中老年人在购买保险时,应尽量选择规模比较大 ,信誉比较好的保险公司,在签订保险合同时最好征询一下成年子女的意见,或者由子女陪同签订,还可咨询专业律师 。一旦发生纠纷,要勇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1234

    上篇: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 :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