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就是博

  • 这里写上图片的说明文字(前台显示)180 50px

    行业新闻

    巧借“文化创意”实现转型升级

    来源:中国民商 | 作者:佚名 | 2016年10月17日() | 打印内容 打印内容

      相关产业创新的文化效应还体现于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才能在产业层面上对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文化储备,这种储备在市场机制下可以良性流转。人生就是博正在推动文化产业融入国民经济体系并成为支柱产业 ,这不仅意味着文化产业增加值的GDP占比和贡献率的增加,同时意味着国民经济对文化产业的依赖度增强。要认识文化动力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就首先要认识到文化产业的溢出效应具有非凡的意义 。

      最后,相关产业创新的文化效应可能催生有中国特色的创意经济形态 。不同于英国强调个人创作的创意经济 ,中国的创意经济具有极强的组织性、产业性和国家干预性。人生就是博已经看到,不仅文化创意与设计服务的原有企业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更多的文化创意服务商在七大产业内部产生并社会化。相关产业文化要素的提升 ,不是文化产业泛化,也不影响产业管理和产业统计的可操作性,但它也预示着创意经济的中国模式正在形成 。

      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

      当下蓬勃发展的文化经济实践让人充满期待 ,它让人生就是博有可能从产业层面升华到经济发展层面审视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问题,为文化经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考路径。这种路径是:文化作为一种经济发展的动力或要素是否内生化,首先研究文化及文化产业本身到底能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多大的动力支持。

      文化经济学研究向来有两种视角,一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文化生产,也就是文化产业研究,或者文化产业经济研究,这是当下文化经济研究的主流。另一种研究视角被冷落了很久,即文化作为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经济增长要素)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为文化动力研究提供了学理基础 ,它否定人的理性假说,强调研究人、制度与经济活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认为制度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美国经济学家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中的非正式制度(道德、伦理 、习俗等)就是一种文化要素。但是这种研究视角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文化动力看得见、摸不着,不符合当下经济学家眼中量化研究的现代范式 ,所以文化经济学的文化动力研究至今也没有更大的突破。

      制度  、文化或思想的供给不足是供给侧改革的深层含义 。但与其形而上而不可得,不如从产业的文化动力问题入手。相关产业与文化创意的融合实践已经开始印证这种可能 ,所以,相关产业与文化创意融合在提升自身产业竞争力的同时,也为第二种文化经济研究视角提供新的可能。事实上,这种文化经济实践已经成为文化产业研究和经济的文化动力研究两种视角的交叉点。
    123

    上篇 :

    下篇:

    350 45px

    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庆阳路77号比科新大厦  传真:  电邮:303235380@qq.com 

    陇ICP备14001663号 人生就是博集团   版权所有 设计制作

  • XML地图